原稿為《南方週末》文章,轉載自:http://wx.91toutiao.com/article/29343

 

为了孩子,家长变身人肉侦毒器

 

因不满铸造厂夜间排放废气,浙江温州第八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温八高)745名学生的家长自发巡夜护校。

每天晚上,当全体学生熄灯就寝时,家长们就围着学校,开始侦察有没有“臭气”扑向校园。这些家长的自发行动从2014年9月开始,当地人称他们“校园外的巡夜人”。

三个月的辛苦巡夜终于在12月日迎来转机,这天上午,温八高所在的龙湾区政府决定开展取缔校园周边非法排污企业行动,该行动由区环保局牵头,联合公安、城管、街道、供电等相关单位,对第八高中周边区域内非法排污的8家企业实施断电、拆除产生污染物的设备等强制措施。

 

 

1、帮政府巡夜

"暴雨后天气有点冷,十点半巡逻开始,步行至沿河路边,浓烟排放,气味刺鼻,喉咙难受,发现正在生产的聚丰企业灯火通明,烟雾弥漫。10点55分打环保举报电话。" —— 摘自11月30日巡夜日记。

 

每天晚上,当温八高瑶溪校区的学生们熄灯就寝时,校园外侦察"臭气"的巡逻便开始了。

巡逻在夜晚,此时是工厂生产的黄金时段。据温州市龙湾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晚上十点到早上八点属于温州市电价的波谷时段,比波峰时段低一半。学校周边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高能耗,它们在晚上生产每月可节约高达二十万元的电费。

夜阑人静时机器轰鸣的工厂曾经有二十多家,它们从东、西、南三面,远远近近地包围着学校。废气排放大户来自阀门铸造厂,炉火温度可达九百度,熔炼过程中产生烟雾,其中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都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由于学校四面环山,在9月无风的晚上,刺鼻的烟雾在山坳中萦绕不散。减少臭味需要工厂花更多的钱。用煤气炉代替柴火炉耗资数十万元,当地某阀门铸造厂使用煤气后,"每生产1吨燃料成本还多出500元。"该厂负责人说。不仅如此,据温州市环保局负责人估算,开启一台普通功率的除尘环保设备每晚要多花100元左右的电费。巡夜的目的,就是发现那些为了"省钱"非法向空中排污的工厂,"协助区环保大队的监察行动"。巡夜的家长们成了环保执法的指挥棒,每晚因为他们的"报料",温州市龙湾区的环保监察车穿梭在瑶溪镇,依次检查被举报的工厂。

"我们家长给工厂集中的4个区域编了号,举报电话打熟了,现在直接告诉执法大队是几号区他们就知道了。"7班家长李先生介绍。发现排污后,家长们除了拨打举报电话,还要"如实填写观察到的情况,并随时在家长微信群中播报情况"。巡逻情况还会在第二天以日记形式总结,发布在温州当地BBS论坛上。

巡夜采用自愿轮换制。学校745名学生的家长们建立了各班和全校的微信群,以两个班级为单位轮换,每班选出两位家长负责组织、签到和记录。

巡逻队建议家长们准备打狗棒、手电筒和夜摄照相机。他们需要防备企业单位可能存在的反监察巡逻和狼狗突袭。

和温州的大部分市民一样,他们当中有上班族也有小企业主,白天奔忙于工作。不同的是,当其他人酣然入睡的时候,这些家长却要守护孩子们夜晚的空气。来自乐清市的陈爸爸驱车五十多公里来到学校,巡夜结束后他凌晨四点才回到家,11月30日晚这样的家长就有3位。

"我们只能用这种最原始、最笨的办法。"家长胡先生说,"这些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2、搅动空气

学生们大多来自温州市鹿城区,他们跨越二十公里来到温州市龙湾区的新校区上学,最终搅动了这里的空气。当地办厂的村民并不适应家长们的巡夜,曾经抢夺家长的手机。"我们在厂外面拍照,为什么不可以?"胡先生回忆起当时的争辩。2014年9月下旬,温州市环保局与家长、学校、企业搭建了四方平台。经过协商,家长们同意暂停巡逻一个月,由环保局组织企业整改。

李先生与另外三位家长是夜间巡逻的发起人,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当地的"夜来臭"历史已久。距离学校1公里内的一家铸造厂创办于2001年,该厂负责人承认,在新学校搬来之前,工厂的四座烧炉原来各有两根管子。"环保局来检查的时候,我们就让废气通过那根有除尘设备的管子,平时就直接排放黑烟了。"

家长巡夜1个月后,该厂"多余"的烟囱被环保部门拆除,实行"一厂一烟囱"的有组织排放。该厂负责人说:"现在只有一个烟囱出气了,还怎么偷排?"

同时升级换代的还有燃料。温州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这些铸造厂最初烧煤,曾经整改改烧生物质燃料(如稻草、木柴等),大大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家长巡夜之后,温州市环保局又督促当地工厂改用煤气设备。前述铸造厂负责人投入了几十万元购买新炉,"原来的两个烧柴炉还能用的,7万元的设备扔在门口淋雨,和废铁差不多了。"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严格整改,不达标的废气仍然被偷排。温州市龙湾区环保局负责人把这比喻成猫鼠游戏。"检测需要一车子专业仪器,架设到烟囱上都要二十分钟,"该负责人说,"区局现在全部人员都出动了,但晚上值班很难取证。正式环保检测时,这些工厂的废气排放都达到标准了。"

温州市龙湾区环保局在学校里设置了两个空气检测点,从9月26日开始每周检测一次,截至11月11日,只有当日一项PM10指标不合格。

"学校的空气质量不变坏是我们工作的底线。"温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温州市水污染入刑案件数占全国的1/6。"但温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认为,废气污染的取证比水污染难得多。

11月30日晚,家长们夜巡时电话举报一家工厂废气污染。40分钟后环保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工厂烟囱里的白烟已经变得很稀薄,蓝色烟雾也渐渐消失了。执法人员当场没有给家长任何答复。

"我们闻到都不舒服了,怎么不是污染?"家长胡先生感到很失落。2014年11月以来,家长们组织起更加系统的巡夜,继续搅动着顽固的"臭气"。

 

3、工业绝对不应该在这里

家长巡夜,是温州城市发展中的跨区域碰撞。

巡夜家长们来自温州市的老城区——鹿城区。随着温州市人口迈向千万,教育需求增大,拥挤的鹿城区已经无法承受辖区内学校的不断膨胀,一些高中和大学被迁往相邻的新城区——瓯海区和龙湾区,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就是其中之一。家长们起初对新校区依山傍水的环境很满意。西边大罗山的河水绕着学校湍流不息,"有人说小河的形状像太极鱼形,这里是块风水宝地。"7班家长李先生说。

事情在开学当晚发生变化,"那天晚上停水停电,附近好心的村民接管子借水给我们。他们说,这里夜里空气很差。"家长李先生这才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确实在晚上生产,排放的浓烟气味难闻。

"为什么把新学校建在工业区?"这是巡夜家长们普遍的疑问。

温州市规划局负责人说,学校周边并不是工业区,而是混杂了工厂的居住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1990年代以来温州村办企业的普遍形态,"工厂和生活区混杂在一起"。

2007年,《温州市教育设施(学校)规划》经温州市政府批准,鹿城区的温州第八中学将在龙湾区建立新校区。新校址位于瑶溪镇,温州市规划局负责人指着规划图说:"学校东边是龙湾中心区,西边是瑶溪省级风景名胜区,紧邻瓯海大道。这里规划的最终目标是,除了迁入的两所学校,其余全部变成非建设用地。工业绝对不应该存在。"

对于学校周围的工厂,温州市龙湾区政府陈栋副区长表示,会在全区其他地方选一块地,集中迁移。工厂迁移并不容易,当地某户村民夫妻俩各办了一个小工厂,目前从家里走到厂房只要十分钟。女主人平时经常待在工厂,她很难想象工厂搬到工业园后的生活。温州市规划局负责人承认,把村办工厂从居住区剥离出去是当地发展的工作难点。

"目前以整改为主。"温州市龙湾区环保局局长南君晓说。陈栋希望家长们"相信科学,相信数据","学校周边环境符合文教二级标准。"他预计,迁移工厂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那时候我们的孩子都毕业了。"11月30日晚,家长胡先生对着冒烟的厂房感叹。

参加这次夜巡意味着包括他在内的30位家长要少睡5个小时。"巡逻到两点,企业偷排的时间就不多了。"一位家长认为,自己少睡觉换来的是孩子的好梦。

2014年12月3日,巡夜家长们又发现学校南边三家被关停的企业擅自生产,排浓烟。

此时,已是凌晨一点,校园外,工厂旁,这些巡夜人还在夜巡。

 

感悟:

Issac (Director of YED):

不要以為關注社會問題就不是一門"生意"----創業是要讓群眾(潛在顧客)喜歡你:為需求發聲,更為社會帶來一聲鏗鏘。否則大學畢業,要麼複製他人的事業叫創業,要麼加入大染缸按部就班,我們又怎能算得上年輕人呢?明德格物的校訓又是否配得上自己?

Kelly(Academics and Publication of YED):

作為敢為天下先的學生,應當勤於關注社會百事,環境污染、地方管理等等社會問題以及在這些問題背後百姓的掙扎,都是值得每一個人深思。以家長的力量去盡力抵禦環境污染,還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感人至深的慈父慈母圖,作為孩子,作為報效祖國的下一代,相信我們會以更堅定的意志建設一個更好的社會。

Helen(Academics and Publication of YED):

溫州家長們的巡夜活動令人感動。他們作為市民,協助政府部分巡查違規排放廢氣的企業,為城市的潔淨空氣盡自己一份力。作為家長,為了守護孩子的健康與未來,不辭辛勞,夜夜守護,作為學子的我們又怎能不為這份奉獻與責任動容?他們的行動也展現出目前環保領域的不足與潛力。

 

 

Edited by
Kelly
Academics and Publication (Y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