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选读】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By F. A. HAYEK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上,许多里程碑式的论文对学界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这些观点与实证虽然部分已经过时,但对于加深我们对学科的理解,进行思维的训练仍有着很大的帮助。UBCC宏观研究组特别选择了一些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有深度的论文与大家定期分享,希望我们的编辑能让读者对于一些话题形成一定的理解,我们期待能与您共同进步。由于翻译的原因和自身水平的限制,部分文章的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对于作者原意的曲解,希望读者见谅并多多指教。
Read and think
UBCC 宏观研究
2015年1月1日
作者简介
Friedrich August Hayek(1899-1992), 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因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依赖,于1974年和Gunnar Myrdal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Hayek的主要成就在于自由市场秩序的运作及其理论,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学术界有深刻影响。Hayek的研究领域还涵盖政治哲学、法律人类学等诸多方面,贡献卓著。本文于1945年9月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主要探讨知识在人类社会中的分配与使用。
前言要点
这篇论文以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为话题,提出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不仅在于如何分配知识,更在于如何充分利用知识,并以此论证自由主义和市场价格机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正文概要
第一部分:知识的分散性
我们试图建立一套合理的经济秩序之时,会很自然地进行一项假设:如果拥有所有的相关信息,从一套自身偏好的制度出发,并拥有现有手段的全部知识,那么仅仅通过数学模型便可解决一切问题。但这并不是现实社会中解决经济问题的真正方式,因为数学方法所依赖的数据,并不会为一个简单个体所完全掌握。人类知识是分散于不同社会成员中的,那么问题便转变为如何分配并利用好这些知识。
第二部分:分配知识的三种机制
Hayek提出了三种分配知识的机制,即中央计划、自由竞争以及垄断。他还同时指出,如何判定这三种机制中何者更为高效,应主要评估三者对人类知识的利用率。
第三部分:知识的再定义
Hayek对知识的定义进行了重申。他批判了当时社会只将科学理论看作知识而忽略甚至鄙夷实践经验的风气,以他看来,这样不健全的知识取向可以视为指责现存经济秩序的基础,而中央计划机制要求的恰恰是完备的知识的集中,因此知识的不完全性是中央计划的一大弊端。
第四部分:计划与变化
从实践经验知识被贬低的现状出发,Hayek又进行了更深的挖掘。他认为这种社会现状的产生与变化本身的重要性被低估不无关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而变化往往是产生经济问题的原因。Hayek以工厂的生产为例进行了说明。工厂的管理者需要日复一日地考虑生产成本的变化,并经常做出短期的相应调整。但这样的调整往往为经济学家忽略且很难以统计数字的形式上报给中央权威机构。因此,宏观长期的经济政策难以完全覆盖具体短期的调整,这是由中央计划机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其另一弊端。
第五部分:价格机制的作用
既然认识到社会经济问题要适应具体时间和地点的变化,那么处理起来自然要依靠时刻关注这些变化的个体。换言之,在Hayek看来,自由竞争的机制优于中央计划的机制。因此,Hayek讨论的方向又进一步转变为这些个体需要多少知识,需要怎样的知识,而传递知识的途径又是什么。他指出,世界上的任何事都可能对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产生影响,但管理者并不需要全部了解它们。他们只需考虑与他们关系最为密切、对他们的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及其影响。具体来说,管理者需要将影响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资源赋以数值,再根据这些资源数值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为了进一步讨论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此处Hayek举出锡原料的例子以说明价格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媒介的重要性。假如锡原料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短缺,其上涨的价格将作为一种信号,影响全世界的锡相关行业。然而这些锡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并不需要考虑锡价格上涨的原因,也不需要去了解全部的锡相关行业,他们只需根据锡价格上涨这一市场信号,做出自身领域内相应的调整。
第六部分:价格机制的优点与源起
接下来Hayek又对价格体系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他首先提出,价格体系作为信息交流的机制,其优点在于经济节约。参与这个体系的个人只需掌握很少的信息便能采取正确的行动,而这些信息是以最简短的形式——某种符号(比如价格)传递给市场中的相关个体的。在Hayek眼中,如此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和行为调节机制不失为是一种“奇迹”,而这种“奇迹”却并不是人类自身设计出的,而更多是自发形成的。人类只是偶然发现并成功利用价格体系,以此发展出现代文明的劳动分工与资源分配。
第七部分:价格机制的地位与方法论的争鸣
在本文最后,Hayek指出,价格体系已逐渐为经济学家所接受,且关于此种体系的政治偏见已近消失,剩下的争论则更多是方法论层面上的。Hayek对著名经济学家Schumpeter的某一观点进行了反驳。Schumpeter认为,即便是在缺少生产要素的市场中,仍可将消费者对商品的估价(需求)视为对这些商品生产过程的估价,以此进行合理运算。Hayek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指出,对商品生产过程的估价,还需考虑生产要素的供应情况,并且合理计算的基础是个人或者权威机构集中所有的相关知识,而这一点根据之前的论证并无可能性。最后Hayek提到,像Schumpeter这样尝试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毫无疑问是有益的,但只能作为研究主要问题之前的准备,并不能成为应对问题的全部,因为一个人并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并且人类知识仍然在拓展与完善。
编者后记
这篇论文鲜明地体现了Hayek的自由主义思想。本文以知识在社会中的分配与运用为主题,指出中央计划机制的弊病在于知识的不完全性与计划的片面性,而自由竞争机制则以快捷经济的价格体系为标志,高效准确地调节市场活动。此外,本文的行文思路与逻辑结构也很有特色。初读之时,编者仍感到思路混乱、逻辑不明,但经过研读分析,编者体会到,Hayek步步为营,从知识的分散性深入到分配与利用知识的三种机制,再从判别机制高效与否的标准切入,由论证中央计划的弊端自然过渡到自由竞争的优势,最后仍以知识的分散性作结,提出研究与应对经济问题应更多依靠自由全面的市场体系。这篇论文行文紧凑,逻辑严密,论证平实清晰,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YED評語及感悟
Issac (Director of YED):
青年創業者一定走出「中央計劃」、「預設命題」的心態,大學生要跳出「喂飯」、「你來出題,我來解題」的狹窄思維,勇敢地去發現社會問題和市場需求,求證自己的想法,參與自由競爭當中,不要再做「中國式解題專家」。
Kelly(Academics and Publication of YED):
「中央計劃」一方面給予大學生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令大學生循勢而行。不過總體而言,大學生創業應該突破限制,自己勇敢地找出創新點,在創業路上多一份勇敢無畏!
Helen(Academics and Publication of YED):
Hayek提出他當時所處的時代重視科學理論而忽視實踐經驗。在我們如今的時代是不是也有這個問題呢? 因為實踐經驗也是知識的一部分,大學生創業者更應在大學時鍛鍊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在不斷實踐中獲得知識。
Sunny(Law of YED):
以微信作為傳播分享平台比較重要一點是重點突出,能較快反映主題。因為主題是推薦經典經濟學論文,本篇的設置對相關領域不夠熟悉的人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導及背景介紹的作用。本篇採用的方式是信息時代創業者可以考慮的新的推廣途徑。